首页
信息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市局公开目录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

文件编号:
产生日期: 2015-02-10
发布机构: 87365.com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冲刺时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时期。加快技术基础发展与改革,不仅是有效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上海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沪发改规【2015】1号文)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十三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依托市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由我局负责牵头组织《上海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将规划编制过程和编制重点作简要说明如下:

一、聚焦规划前瞻性,充分开展预研

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在总结上一个五年规划编制经验的基础上,我局组织开展了《上海完善技术基础体系建设基本思路》前期课题研究,全面梳理研究相关政策,并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完成了《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方案》调研报告。

(一)开展政策梳理解读。为把握“十三五”规划重要背景,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融合性,规划编写组分别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三个维度,对与技术基础相关的政策规划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解读。政策解读既包括技术基础领域专门的规划与政策性文件,也涵盖了涉及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相关内容的其他领域的产业规划。同时,着眼于科技创新发展形势,对德国工业4.0战略、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中国制造2025以及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前后收集到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建设纲要》等国家与本市技术基础相关政策22项,为下一步深入开展规划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深入开展基本思路研究。2014年6月正式启动上海市完善技术基础体系建设基本思路专题研究,依托市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立了基本思路编制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并确定各单位联络员,为基本思路专题研究工作提供组织人员保障。组织开展头脑风暴,邀请了相关部门与十二五技术基础规划编制资深专家,从规划立意、发展导向、形势要求、资料搜集、编制安排等方面集思广益,初步确定基本思路的研究方向、方法和研究重点。根据计划进度要求,按时完成《上海完善技术基础体系建设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与最终稿,明确了规划的大致框架和发展定位。
(三)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中心调研。对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向,主动联系市委一号课题牵头部门,将“制订保障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自主核心计量科技、技术标准等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方案”专题研究,纳入市委一号课题相关板块“创新功能性平台”中。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制定了《市质监局落实市委1号课题研究工作方案》,牵头开展子课题研究,经过先后九版文稿的反复论证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方案》专题研究报告,提出创建国际水准的技术基础支撑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技术基础的发展愿景。
二、聚焦工作有序性,精心组织部署

(一)搭建组织框架
规划编制依托市质安委联席会议,将技术基础规划的参与部门从十二五期间的7家扩大到16家,参与单位包括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市科委、市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农委、市环保局、市卫计委、市国资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安全监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检测中心等,形成规划编制的工作合力。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小组,负责规划工作的决策与指导,并同步成立了规划编写组,充分发挥外脑智库的专业优势,委托市发改院参与具体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

(二)制订编制方案
为保证规划编制各项任务统筹推进、有序开展,制订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启动筹备、规划调研、规划编制、意见征集、衔接平衡与修改完善、以及专家评审与正式报送等关键环节。每个阶段启动前,都会召开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成员会议,对各阶段的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明确具体任务、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提交成果。对工作方案深入细化,形成了以周为单位的推进计划,各项工作目标合理、脉络清晰、责任明确,确保了编制工作有条不紊。

(三)建立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工作指导制度。规划编制工作小组针对每个阶段,要制定具体的工作细则,明确任务和要求;并加强各部门及版块内容的统筹指导,确保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建立工作会议制度。每个阶段启动前,召开专门会议,部署阶段工作任务。阶段性工作结束后,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工作小组会议,向领导小组汇报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和下阶段计划。三是建立专家咨询评审制度。针对重点专项和规划报送稿,召开各专题专家咨询评审会,经专家评审通过的规划送领导班子审定后正式报送。

三、聚焦规划科学性,开展调研论证

(一)扎实推进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调研沟通,确保落实“开门办规划”的工作要求,编制组针对规划的重点领域,甄选了若干重点行业企业、检验检测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深入调研,并利用质监局网站、微博平台征集公众意见,向市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局属单位和部门发放了征集素材稿,向科研院所和企业发放了规划需求和项目意见表,征集到建议列入规划的项目和建议,共计113条,收集公众意见120余份。先后共开展了6次座谈,组织了3场头脑风暴,专题走访了上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临港集团等,基本掌握了本市技术基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为集思广益、开启思路、形成共识,在规划初稿完成后,编制组采取集中座谈、专题走访和书面意见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两轮意见征询,广泛听取了市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局属各单位和各部门、系统成员单位及有关专家、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企业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经过三轮整理汇总,共梳理出意见建议206条,采纳和部分采纳的共计166条,并将反馈意见尽可能地体现到规划成果中,进一步提高了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三)开展项目专题评审。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为了突出重点,在全市范围征集拟纳入上海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共收到来自全市34家单位和部门推荐的重大项目93项,涉及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民生安全等多个领域,经筛选,19个项目(包含6个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建议直接纳入规划,71个项目纳入专题评审范围。2015年9月15日,我局组织了技术基础规划重点项目的专家评审会,对每个项目的作用、先进性、可行性以及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行打分,选取出38项,纳入未来五年规划重点推进的项目。2015年9月19日,组织包括多位院士和来自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等部门的专家,对规划进行专题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对文稿进行修改完善。

通过广泛征集意见以及对反馈意见的认真研究和吸收,使我们更加能够明晰未来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对技术基础的需求,更加能够从全局性、系统性的角度去筹划未来我市技术基础的发展,更加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明确未来技术基础发展的目标。

四、规划重点推进项目情况

着眼于增强技术基础工作对全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规划形成了七大类别、29项任务,57项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分布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助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撑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和保障行政监管与民生安全五大版块。

五、本次规划编制的特点

一是在内涵界定上,我们认为准确理解技术基础的内涵是开展规划编制的首要前提。因此,在上一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对技术基础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拓展。本次规划所指的“技术基础”是指,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所有与量值获取、维护和使用有关的,以量的确定、量的统一、量的规范和量的确认为基本特征的共性技术、基础设施、运作模式和社会管理,主要涉及到检验检测、计量、标准化、认证领域,具有基础、专业和通用的特性。

二是在规划定位上,“十三五”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规划是对未来五年全市技术基础工作的具体部署,是促进本市技术基础高端科技创新、完善本市公共检测服务体系、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的行动纲领,而非狭隘的质量技监技术基础“十三五”规划。规划重点围绕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四个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及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体系的要求,提出“十三五”全市技术基础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三是在规划导向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规划引领作用,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改革创新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简政放权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聚焦重点与示范推广相结合。通过规划,从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引导检验检测市场发展方向,从宏观层次和全局发展上配置重要技术资源,协调重大结构和优化技术基础布局,保障公共安全,加强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释放市场活力,维护市场秩序,增强技术基础工作对全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支撑。

 

 

 

(无障碍语音播放器)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技术基础相关政策解读
技术基础概念和规划编制思路PPT
上海市技术基础“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关于印发上海市技术基础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好友推荐:E-MAIL: (多个E-mail可用英文输入法的逗号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