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现将2016年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公布如下:
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
(一)特种设备使用情况
截至2016年底,全市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总量达543140台(套),其中在用特种设备481316台(套),同比基本持平。在用设备中,锅炉7608台、压力容器101213台、电梯222103台、起重机械80216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69870辆、客运索道1条和大型游乐设施305台(套)。在用电梯数量增长8%,仍位列世界城市之首。另有各类气瓶约502万只和压力管道1.3万多千米。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4180家,持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601517人次。
(二)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情况
截至2016年底,全市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等项目)单位持有特种设备许可证总数1971本,与2015年底相比减少600本,下降23%。其中,市质量技监局颁发的许可证1458本,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许可证513本。
(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情况
全市现有各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93个。其中,综合性检验机构25个(包括质监部门所属检验机构10个,行业检验机构和企业自检机构15个),无损检测机构16个,气瓶检验机构34个,安全阀校验机构18个。
2016年,全市各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对331520台(套)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了定期检验(另检验压力管道2881.49千米),对33824台(套)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过程实施了监督检验(另安装监督检验压力管道429.35千米),对150244台(套)特种设备进行了制造过程的监督检验(另制造监督检验各类气瓶412407只)和压力管道元件(PE管、螺旋焊管、钢管)332417批。
二、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一)事故总体情况
2016年,全市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10起(均为一般事故),死亡10人,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183万元,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为0.18。其中,电梯事故3起,死亡3人;起重机械事故1起,死亡1人;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4起,死亡4人;锅炉事故1起,死亡1人,受伤2人;压力容器事故1起,死亡1人。(详见下图)。

2016年各类特种设备事故数量图
数据分析表明,2016年全市特种设备事故数量与2015年相比下降50%,死亡人数下降37.5%(详见下图),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下降47%。在设备数量持续增长、监管任务日益繁重、责任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特种设备事故与去年相比数量和死亡人数“双下降”,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在市安委办下达的事故风险预警控制线内,安全形势状况总体平稳向好。

15、16年特种设备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对比图
(二)事故主要特点
1.从事故发生的设备看,与去年全部为机电类事故不同,今年承压类事故略有上升。但电梯、起重机械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数量下降明显,同比分别下降了50%、80%和55%。(事故比例详见下图)
2016年各类特种设备事故比例图
2.从事故发生的环节来看,半数发生在使用环节。全年10起各类特种设备事故中,5起发生在使用环节,2起发生在维修环节,2起发生在安装环节,1起发生在改造环节(详见下图)。

2016年各类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环节比例图
3.从区域事故发生的特征来看,2016年事故以郊区为多发。数据统计表明,中心城区主要以电梯事故为主,郊区则以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承压类等特种设备事故为主。2016年所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共涉及到6个管辖区域。其中,浦东3起,黄浦、嘉定各2起,宝山、奉贤、崇明各1起。

2016年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区域
(三)事故原因分析
2016年特种设备事故主要原因仍以企业未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和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有关。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电梯事故主要是由于企业安全作业培训不到位,对现场作业监督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等导致事故发生;
2.起重机械事故主要是由于企业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不到位,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等导致事故发生;
3.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主要是由于企业未有效落实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应急救援预案等安全管理制度未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未有效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等导致事故发生;
4.锅炉事故主要是由于企业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岗位责任不落实,作业人员无证违规操作等导致事故发生;
5. 压力容器事故主要是由于企业未有效落实岗位责任制等安全管理制度,现场安全管理缺失,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导致事故发生。
三、2016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重点工作情况
2016年,围绕“抓责任、守底线、促改革、强基础”的目标,坚持务实创新、稳中求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扎实推进市政府实事项目和“三大战役”。一是提前超额完成“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市府实事项目。督促电梯评估机构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为后续老旧电梯改造更新提供技术引导和支持服务。全年共完成980台(全年计划900台)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安全评估。二是继续深入推进“三大战役”。电梯安全攻坚战中,完成全部557台建档问题电梯整改以及6029处新发现隐患问题的整治。继续推进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共同推进长输管道隐患整治,完成长输管道全面检验1458.647公里,全面检验率达到了90%,剩余121公里检验计划也已落实。另外,完成公用燃气管道全面检验1056.5公里,年度检查1097.4公里。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继续推进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工作,配合完成本市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仅剩余28台力争今年完成),完成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472台,对7家锅炉制造单位开展能效审查,对6家锅炉能效测试机构进行监督检查,评选出8家示范锅炉房和61家达标锅炉房。
2.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安全保障有力。一是重点保障迪士尼项目,开园前制定了特种设备项目决战百日服务保障方案,与建设工程有效衔接、同步进行、确保开园,开园后下发了关于加强迪士尼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意见,浦东区局强化设备运行安全监管,处置多起应急突发事件。二是G20峰会、第九届全球健康大会及多次外国政要来沪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到位,金山区局、总队化工区支队、浦东区局等对重点区域和涉及的会议场馆、宾馆酒店的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加强监督检查,并安排专人应急值守。市局专门下发文件部署了高风险锅炉、压力容器、发电企业特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等专项检查以及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危化品使用场所等重点检查,在各区局检查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和隐患整改基础上,市局组织了重点督查。三是强化两节两会、岁末年初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组织对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涉危化品特种设备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传达全国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后国务院安委会视频会议和市政府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精神,专门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对各区进行了全面督查考核。
3.完善应急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进一步完善本市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安全责任,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拟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各相关方的作用,以期形成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属地政府统一领导、监管部门依法履职、检验机构技术支撑、行业协会自律服务、社会公众监督参与的多元共治工作格局。二是为落实特种设备生产、充装单位及检验检测机构安全主体责任,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能,规范特种设备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工作程序和行为,结合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编制了《上海市特种设备生产、充装单位及检验检测机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办法要求,共计对113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15家气瓶充装单位和31家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监督抽查,通报了抽查情况并狠抓问题整改,依法注销了77家单位许可证,通报批评并约谈了15家生产单位,严肃处理了6家机构。
4.落实企业责任,建立隐患排查和安全管理评价长效机制。一是探索“把隐患当事故”的安全监管新模式,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加强风险研究,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工作的意见》,制定了《上海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上海市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个办法明确了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自评为主行业监管核查为辅、对设备监管上升到对单位监管的特种设备管理新模式。将使用单位按评价得分分为“A级”(得分≥90分)、“B级”(70分≤得分<90分)和“C级”(得分<70分)。对C级单位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的企业,各级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进行重点监管。二是对上海化学工业区内企业、加气站行业和液氨制冷行业开展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工作试点。其中,上海化学工业区所有54家企业参加自评,核查20家,核查结果为A级16家、B级4家;63家加气站参加自评,核查15家,核查结果为A级10家、B级3家、C级2家;78家液氨制冷企业参加自评,核查20家,核查结果为A级3家、B级14家、C级3家。核查过程中存在问题或隐患的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或相关行业协会提交了整改报告,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明确了整改时间。
5.开展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履职到位。一是联合市应急办、度假区管委会、浦东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组织开展了“迎开园,保安全”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演练活动,检验运营单位应对大型游乐设施突发事件的能力,锻炼了应急队伍。在崇明区以液化石油气安全为主线与崇明区政府联合开展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综合演练。二是电梯110应急救援全年共接到各类电梯求助报警电话3887个,到场进行应急处置电梯困人事件576起,及时解救了636名被困人员。全年各级特种设备应急机构应急出动35次,参与应急处置、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及相关事故28起,出动应急专家136人次。三是在“5.12”燃油热媒锅炉炉膛燃爆事故发生后,组织所有区县特种设备监察部门负责人及锅炉主管人员开展锅炉事故现场观摩培训,并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锅炉专项监督检查,检查单位114家次,发现安全隐患165处,立案查处11家企业。
6.?加大宣传力度,传播特种设备安全文化。一是在3.15期间,集中开展大型游乐设施、电梯等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宣传的组合性、广泛性、受众性、持续性。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手段,通过地铁和公交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商场广告大屏慕等载体和微博、微信等网络渠道,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系列宣传活动。二是在6月“安全生产月”活动前,组织电梯行业专家和志愿者向中小学生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共计在8所小学校近300名中小学参与了活动。同时面向中小学生征集电梯安全知识绘画600幅,由中国美协、上海美协及电梯行业专家等组成评委,选出52幅,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市民投票,最后选出10幅报送总局。三是筹办2016年上海市电梯行业岗位练兵与技能比武劳动竞赛,下发通知,召开了比武竞赛动员大会,200余家单位参加,1500余人报名参赛。四是积极开展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宣贯培训,针对《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起重机械安装改造修理监督检验规则》、《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察规定》等新出台的安全技术规范开展宣贯培训,累计2000余人次参加。
四、2017年特种设备安全主要工作
2017年要始终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坚持真抓实干、稳中求进,推进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始终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减少一般和较大事故、防止重大以上事故和重大社会影响事件为目标,强化责任落实、依法从严监管、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加强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着力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着力解决涉及城市运行安全和事关社会民生的突出问题,为十九大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1.重点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以《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大宣贯培训力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以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全面发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自查自改,持续动态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快《上海市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企业隐患排查职责、途径和要求,引导企业主动开展以风险防控为目的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并开展试点工作,逐步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继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工作,以化工区等区域和船舶制造、液氨制冷、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并推广运用到其他区域和行业,逐步引导企业广泛开展安全管理评价。加快出台《电梯维保信用评价》标准,并开展试点工作,促进电梯维保单位不断提升维保质量。
2.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政府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加强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解决电梯、压力管道、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涉及多部门共同监管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强化地方政府属地责任落实,制定区政府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严格考核工作。推动各区全面建立完善区级特种设备协调机制,并加强市、区两级联动,促进区级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发挥。要重点加强区和基层市场所的督查和指导,推动各区厘清职责边界、理顺工作机制,做到职责清晰、分工合理、责任落实。
3.全面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根据质检总局统一部署,结合上海实际,以涉及民生、人员密集场所、盛装危险化学品的高风险特种设备为重点,突出轨道交通、大型商场、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锅炉、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大型起重机械、气瓶、压力管道、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易燃易爆介质的承压类特种设备等,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4.继续打好特种设备安全攻坚战。巩固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的成果,重点对发现存在问题的电梯组织“回头看”,做好重大电梯隐患的挂牌督办、后续监管和服务工作,防止问题反复。要对接电梯安全评估结论,推动并配合房管部门做好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后的修理、改造、更新工作。继续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全面完成长输管道和公用燃气管道的全面检验工作,对全面检验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集中整治。
5.强化重点领域检查整治。要结合本市和各区实际,聚焦影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集中开展整治。根据质检总局和市政府统一部署,切实抓好危险化学品相关特种设备综合治理工作。要重点强化气瓶充装环节监督管理,加强充装单位现场监督检查。加强公路、铁路、电力、水力等工程建设领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强与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掌握重大项目建设信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开展简易升降机专项整治,通过整治遏制非法制造、非法安装、非法使用简易升降机的现象,防范简易升降机事故发生。
6.强化生产单位证前证后监管。加大发证前和发证后的抽查力度,扩大评审后发证前的检查范围,对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坚决不予发证,严把源头关。加强获证单位资源条件、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性能等许可条件的重点抽查,对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资源条件严重不满足许可条件或涂改、伪造、转让、出卖许可证书等情况,通过情况通报、约谈、行政处罚、吊销许可证等加大后处理力度。
7.做好重点时段、重大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根据重点时段和重大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部署专项检查、保障性检验等安全措施,确保本市重点时段和重大活动期间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重点做好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和“两会”、十九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重大会议和重要活动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根据季节特点,适时开展发电企业电站锅炉安全检查,汛期室外起重机防风防滑措施检查以及冬季锅炉安全检查等。
8.加大违法查处力度。要继续保持对特种设备违法行为打击的高压态势,以“打非治违”为重要手段,严厉查处非法制造、安装、经营、使用等违法行为。要加强各部门间的联动,通过联合检查、联动执法、联手整治,加大执法查处力度,着力解决一些行业和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