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市局公开目录计划公报规划计划
87365.com关于印发《2017年上海市计量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件编号: 沪质技监量〔2017〕70号
产生日期: 2017-03-23
发布机构: 87365.com

各有关单位:

现将《2017年上海市计量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实施。

 

                     上海市质量 技术监督局

                     2017年2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7年上海市计量工作要点

 

2017年,全市计量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计量发展规划和本市实施意见重点任务的贯彻落实,聚焦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的部署与实施,不断加强计量基础的服务保障能力,大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的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各领域以“精准”为核心的计量供给质量与水平,有效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有效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   推进构建社会共治大计量工作格局

1.发挥计量联席会议纽带作用

加强部门间协作,发挥好市计量工作联席会议及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推进落实2017年度联席会议各项重点任务。着重推进计量科技体系建设、产业计量发展和计量综合监管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好计量在科创中心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2.推进计量基础服务社会发展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组织开展本市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中期评估试点。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探索建立支持全市计量科技立项的协调会商机制,加大对全社会计量科技研究的支持;探索“互联网+产业计量”推动计量与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与融合,进一步促进计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计量技术和监管嵌入公平贸易、医疗卫生、安全防护、节能环保、行政执法等领域的制度创新,有效服务特大型城市管理和社会综合治理。

3.开展高端合作打造计量高地

根据国家和本市计量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需求,主动对接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推进行业、企业和计量技术机构设立专项工作组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争取1-2个分技术委员会或应用委员会落户上海。加强华东地区、“长三角”、直辖市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地区间计量行政部门、计量技术机构和行业协(学)会间的合作交流,参与跨区域乃至国际间计量技术和人才交流。探索建立华东地区军民融合计量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突出需求导向,深化军民融合计量合作。

二、加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计量基础建设

1.加强计量科技前沿应用研究

推动“国家时间频率中心上海分中心”尽快完成挂牌,深化能力建设,开展支撑国家战略和本市产业发展的应用研究。加大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跨尺度微纳米测量仪的开发和应用项目”、国家卫星导航质检中心等国家计量重大专项的协调推进力度。主动对接国家质量基础(NQI)研究专项,着眼战略性新兴领域发展,组织推动新一代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研究,加强时间频率、纳米测量、生物量、核辐射、大尺度空间、食品与农产品安全等计量前沿领域技术的计量科技创新研究。

2.完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设置、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计量的紧迫需求,指导市、区二级计量检定机构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其它计量标准建设。推动市计测院参与卫星双向比对等国家计量比对,完善时间频率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全国大区间镜向光泽度量值比对;继续以市计测院、区计量所为主导实验室,分批有序开展全市各类计量技术机构间的计量比对工作。做好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1033-2016的宣贯工作。

3.构建本市计量科技创新体系

围绕国家和本市发展重大战略的需求,结合科创中心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本市计量技术研究机构、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孵化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平的产业计量科技创新团队,推动国家级计量技术研究机构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中心内相关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对接与融合,开展计量科技联合攻关,推进计量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计量科技创新体系。

4.参与国家计量体系顶层设计

积极承担和完成好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各项国家计量发展战略研究任务。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开展《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围绕国家计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修订和国家部门规章《计量校准管理办法》发布前的修改完善工作。围绕提升计量供给质量,继续推进国家质检总局《计量服务工业产业》的课题研究。

二、   推进法制计量工作“放管服”创新

1.加强计量改革与立法的衔接

结合《计量法》修订和国家《计量校准管理办法》的发布,加强与本市法制部门的沟通协商,适时推进取消本市计量校准机构准入许可的改革及《上海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中相关条文的修订。组织开展新兴领域OIML等国际国内文件、计量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跟踪研究,完善本市地方性计量技术法规的立项评审、中期评估、发布实施等管理制度。重点支持和推进填补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空白的智能式、在线式以及快速检定校准等技术性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2.深化计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结合《上海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适时推进取消本市计量校准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全市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的“证照分离”改革。推进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并联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的复制推广,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优化网上办事系统,推进关键流程透明化。推进免于型评试验的型式批准许可方式的改革,注重企业自律诚信的主体责任落实,简化行政部门核查程序、减少技术机构认定环节,降低影响企业市场竞争的制度性成本。

3.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

推进面向基层市场监管所的“零售包装商品”、“计量器具使用销售”领域计量监管的标准化工作。在授权机构证后监管、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后监管、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抽查和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事项中,结合“双随机”监管制度探索推行计量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的创新。完善本市重点计量器具检定信息库建设,试点开展区级计量监管数据的应用,试点推进市、区二级计量监管数据与市级监管平台的信息互通共享,为提升本市计量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提供有效支撑。

4.深化民用三表计量监管创新

深化本市民用三表监管的制度创新,做好全国首部“基于抽样检验延长电能表使用周期”的地方计量检定规程配套制度的制定发布和有效实施;推进基于抽样检验的燃气表监管课题研究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的发布;推进燃气表、水表计量差错退补量计算方法的地方标准制定;推进民用三表申投诉处置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探索推进本市民用三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装置分层分级的设置。

5.推进诚信计量示范创建活动

完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诚信计量体系和制度建设。深入有效推进诚信计量示范社(街)区创建活动。在眼镜制配、加油站等有条件的行业领域探索开展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集贸市场自主规范设立“自助式公平秤”,落实市场主体责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有效遏制计量作弊顽症。通过以点串线、以线促面,推进“政府推动、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诚信计量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推进商业服务业的诚信计量环境不断优化。

四、加强重点领域计量风险防控与监管

1.加强重点领域计量风险防控

各区市场监管局要在市计量工作联席会议框架下,会同相关区级主管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对安全防护、行政执法、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使用的可燃气体报警器、测速仪、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水质污染监测仪、粉尘烟尘测量仪以及民用三表等重点计量器具开展全面排查,建立监管数据档案,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问题整改,督促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防范区域性、系统性监管风险。

2.加强民生领域计量专项检查

各区市场监管局要继续会同相关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加强对集贸市场、餐饮店、超市卖场、医疗机构、眼镜店、加油站等重点民生领域的计量监督检查,继续强化对销售、修理领域电子计价秤的突击检查和暗访巡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曝光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不受侵害。继续在重点领域开展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情况的检查。

3.加强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在生产领域,重点对本市发证的涉及公平贸易、安全防护等方面的10种计量器具开展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在销售领域,对5种左右的计量器具开展市级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指导各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计量器具区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开展市、区两级协同推进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与行政执法检查有效衔接的监管方式研究与探索,不断提升抽查和检查工作的有效性,推动本市计量器具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4.提升商品量计量监管有效性

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商品的商品量监管力度。扩大国家和市级对同类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抽查企业和产品数量的覆盖面,指导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区级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工作,做好抽查的后处理,进一步提升本市定量包装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计量监管的有效性。加强市、区二级零售商品净含量日常检查,重点规范大型品牌连锁销售企业的商品量经营行为。试点开展电商销售平台商品量计量监督抽查和检查工作,探索研究适合互联网经济特征的商品量监管新模式。

 五、提升助推产业升级的计量供给质量

1.不断夯实能源计量基础体系

推进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有效落实三委两局文件的任务目标,充分发挥好电力和燃气等能源数据的共享成果,建立健全能耗数据采集标准、规范体系制度建设,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采集,完善平台应用功能,全面完成本市能耗数据监测平台建设,加大能源计量数据应用创新,拓展能源计量服务能力和范围,为全市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量化支撑。继续完善能源计量专家库队伍建设,继续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检查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夯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基础。

2.开展工业计量需求对策调研

面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群,组织开展本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计量新需求的大调研,梳理当前本市工业企业存在的突出计量问题,深入了解本市工业企业在品质提升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高端计量装备依赖进口、国内量传溯源能力不足,测量方法、计量技术规范、产品标准等落后和缺失的测量瓶颈及问题。会同市相关部门探索政策和财政资金扶持对策,建立部门、行业、社会组织和企业间的协同推进机制,助推本市工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

3.构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

对接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专项发展需求,开展产业计量工作推进政策机制研究,选择重点产业和领域,聚焦服务于“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以及前瞻性方面的自主核心测量技术的项目建设和科技攻关,鼓励企业开展高精度科学测量仪器国产化研制,着力破解制约本市产业发展的测量瓶颈,引导、培育国家和地方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核电仪表、商用飞机、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筹建。

4.提升工业企业计量基础能力

针对当前本市中低端制造业重成品检验、轻过程测量控制,而高端制造业生产全过程缺高质量计量供给的现状,开展企业高级经理人专题培训,提升企业对计量作为质量基础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引导企业将先进测量技术应用贯穿于产品研发、设计、工艺、成品检验等生产制造全过程,助推企业产品转型升级。推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开展计量保证能力(C标志改革)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企业诚信经营主体责任。

六、加强计量自身能力建设和宣传服务

1.提升基层计量监管能力水平

面向全市基层市场监管人员、计量检定机构管理人员,继续组织开展分类分批的计量监管实务培训,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监管人员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完成基层局长、科长、所长和一线监管人员培训教案、讲义和教材的修订。开展市场监管所商品量等计量执法用计量器具统一配置的试点,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管执法的有效性。

2.加强计量考评员队伍的建设

围绕满足本市乃至华东地区法制计量和社会管理需要,组织计量标准、机构和制造许可考评员培训,扩充各类计量考评员专家库的专家数量,完善新任考评员考核带教等梯次建设和培育制度,建立各类计量考评员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提高考评员能力,提升行政许可的有效性。

3.加强计量技术机构监督管理

组织开展对全市法定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检查,对民用三表检定机构开展检定质量飞行检查,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计量检定机构能力和水平。结合国家相关校准制度的发布和《上海市检验检测条例》的实施,加强对本市计量校准机构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本市计量校准机构的运行。完善本市非重点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有效服务本市生产企业发展需要。推进市计测院开展“网约车”计程计时技术准确性的验证、检测装置等技术和资质能力建设,有效支撑社会治理创新。

4.提升计量检定人员能力水平

进一步做好本市取消计量检定员资格许可与注册计量师合并实施的后续管理和衔接工作。推进本市注册计量师计量专业项目考核实施,开展二级注册计量师注册工作。组织开展计量检定人员后续培训,结合计量比对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相关专项培训,提升本市计量检定人员的专业技能。指导社会组织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人员社会化培训体系,满足全社会计量人员能力提升的需求。

5.推进上海计量志的编撰工作

组织、指导各区市场监管局及相关单位,按照志书编纂委员会的工作部署,推进落实2017年度志书编撰的各项任务。重点支持志书编整办公室开展本市计量史料的收集、整理与汇总,并在专家评审与研判的基础上启动志书初稿的编纂。

6.打造全国计量科普宣传品牌

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科协,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优势,研究将上海创新建立的“计量科普网上宣传”品牌作为全国计量科普宣传载体并形成常态化宣传形式予以固化。持续做好2016年“全国计量科普知识竞答”活动全国年度总决赛的支撑、保障工作。结合2017年“520世界计量日”等重要节点,充分发挥好本市“计量科普之窗”、“上海质监发布”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平台,做好计量日常宣传服务工作。

(无障碍语音播放器)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好友推荐:E-MAIL: (多个E-mail可用英文输入法的逗号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