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务直通车特种设备公告通知
2015年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报告

发布时间:2016-04-21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现将2015年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公布如下:

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

(一)特种设备使用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市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总量达543094台(套)。其中,在用特种设备数量为468001台(套),按设备种类分,具体为锅炉6644台、压力容器110004台、电梯206102台、起重机械78881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66070辆、客运索道1条和游乐设施299台(套)。另有各类气瓶约525万只和压力管道1.4万多千米。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2775家,持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496419人次。

(二)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市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等项目)单位持有特种设备许可证总数2571本,与2014年底相比减少31本,下降1.2%。其中,市质量技监局颁发的许可证1851本,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许可证720本。

(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情况

全市现有各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91个。其中,综合性检验机构25个(包括质监部门所属检验机构10个,行业检验机构和企业自检机构15个),无损检测机构16个,气瓶检验机构34个,安全阀校验机构16个。

2015年,全市各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对307583台(套)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了定期检验(另检验压力管道2883.81千米),对34515台(套)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过程实施了监督检验(另安装监督检验压力管道811.03千米),对166287台(套)特种设备进行了制造过程的监督检验(另制造监督检验各类气瓶532136只)和压力管道元件(PE管、螺旋焊管、钢管)115760批。

二、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一)事故总体情况

2015年,全市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0起(均为一般事故),死亡16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591.5万元。其中,电梯事故6起,死亡3人,受伤2人;起重机械事故5起,死亡5人;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9起,死亡8人,受伤1人。(详见下图)。

数据分析表明,2015年全市特种设备事故数量与2014年相比下降10%,死亡人数下降15.8%。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为0.34,与2014年相比下降15%,低于市安委会下达的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0.38的控制指标(详见上图)。 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继续保持总体平稳可控状态。

(二)事故主要特点

1.从事故发生的设备看,机电类特种设备呈现事故多发态势。2015年各类特种设备事故全部为机电类特种设备事故,其中电梯事故占30%,起重机械事故占25%,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占45%,全年未发生承压类特种设备事故(详见下图)。

3.从事故发生的环节来看,事故主要发生在使用环节。全年20起各类特种设备事故中,17起发生在使用环节,2起发生在维保环节,1起发生在安装环节(详见下图)。

3.从区域事故发生的特征来看,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发生事故类别明显不同。数据统计表明,电梯事故多发生在中心城区,郊区县则以起重机械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为主。2015年所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共涉及到9个管辖区域。其中,宝山5起,浦东、闵行各3起,长宁、嘉定、奉贤各2起,徐汇、松江、崇明各1起。

(三)事故原因分析

2015年发生的20起特种设备事故中,大部分事故是由于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导致,如:无证上岗、违规操作、劳动保护缺失等。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与企业未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及管理缺失有关。主要表现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有效落实;未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检验及办理使用登记;未按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使用无证作业人员,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和作业技能培训不到位等。

三、2015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重点工作情况

1.提前超额完成1200台200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实事项目工作。积极回应市民关切,超前超额完成2015年实事项目计划任务的136.1%,有效提升了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水平,也得到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高度肯定。实事项目共涉及全市14个区的1633台各种型号、厂家的电梯。经过安全评估,提出140台更新、252台改造、1238台修理(其中111台重大修理、1127台一般修理)和3台维持现状的评估意见。在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组织制定了上海市地方标准《在用电梯安全评估规范》(DT31/T885-2015),确保了评估工作的科学、公正、规范、透明和统一。并对接电梯安全评估结论,推动老旧电梯修理、改造、更新工作,牵头制订了《住宅小区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关于推进本市老旧住宅电梯修理、改造、更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2.全面开展特种设备三大战役。一是全面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督促企业自行排查电梯182735台,发现存在隐患的电梯数量3225台,已整改2422台、采取监护措施并着手整改的636台,主动停用167台;全市共出动987个检查组,检查人员6222人次,检查电梯使用单位3101家,抽查电梯20423台,发现存在隐患的电梯2542台,依法封停电梯354台,建立问题电梯档案701份。二是集中力量打好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战。全年共完成长输管道全面检验914.8公里,全市长输管道全面检验覆盖率达到了94.8%。积极推动公用燃气管道的定期检验(即全面检验和年度检查)工作,年内完成公用燃气管道全面检验1056.5公里,年度检查1097.4公里。三是开展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完成地方标准《上海市发电锅炉安全使用与节能管理基本要求》的制订,全年共淘汰190台列入淘汰目录的锅炉,推动近1059台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和节能改造,完成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检测任务318台。

3.强化重点监管,守牢安全底线。一是组织开展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检查,督促使用和维保单位对全市1.7余万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全部进行了自查自纠,组织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检查3000余台,发现隐患399台,已全部责令整改,并依法封停33台。二是部署涉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有关事项。市、区两级共出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1.8万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相关单位1.3万家次,共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近2500项次,开具监察指令书145份。三是加强特种设备证前证后监督检查。组织成立了20余个监督抽查小组,对全市103家行政许可单位(包括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以及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9家气瓶检验机构、3家鉴定评审机构、21家作业人员考试机构的监督抽查。四是加强电梯维保单位诚信体系建设,向社会公布2014年电梯维保单位检查评价结果较差的16家单位,注销电梯维保单位许可资格8家。组织技术人员对本市在用电梯的维保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于2016年一季度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评价情况。2015年,全市各级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积极履职,全年共计出动检查人员15万余人次,检查单位78304家次,检查设备288959台套,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逾1万处,特种设备立案处罚368件,罚没款总额逾1164万元。

4.开展实战演练,应急履职到位。一是在上海化工区成功举办国内首次针对大型石化装置特种设备泄漏、爆炸事故的综合实战应急演练,参演相关部门及企业近20家,运用各类应急车辆42辆,无人机1架,参演人员300余人。二是邀请来自高校、监察机构、检验机构、应急管理机构和使用单位的专家,围绕特种设备应急管理领域,举办了国内首次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专业论坛。三是完善了由17个电梯生产企业组建的电梯110应急救援队伍,全年接到各类电梯求助报警电话3278个,到场进行应急处置电梯困人事件283起,及时解救了512名被困人员。全年各级特种设备应急机构应急出动40次,参与应急处置、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及相关事故38起,出动应急专家173人次。

5.推进改革探索,服务重大项目。一是开展并完成了《上海自贸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应用研究》,形成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模型和度量指标体系、风险等级等标准,该办法已在浦东(自贸区)试点应用。二是确定在浦东(自贸区)试点开放电梯定期检验市场,目前已有4家检验单位入区开展电梯定期检验业务。三是服务迪士尼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重点推动迪士尼大型游乐设施建设和监管措施创新探索,研究制订迪士尼大型游乐设施监管创新五项举措(取消作业人员许可、取消修理许可、转变定期检验方式、转变注册登记方式和强化设备保险),上报并得到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建立了非游乐类特种设备片区联系人沟通协调网络,建立了园区压力管道例会制度,制订了《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非游乐类特种设备工作机制》。开展大型游乐设施法律、法规宣贯培训,15人取得大型游乐设施管理人员证书,累计120多人次参加,共发放大型游乐设施宣传资料1000套。

6.加强宣传教育,夯实工作基础。一是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电梯安全问题,开展电梯安全进百家商场、千个小区、百万家庭的“百千万”特色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电梯安全宣传周”活动,发放电梯警示标志5.8万套,电梯安全宣传单100万份。制作了《电梯安全文明乘梯》公益广告,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连续播放一个月。二是在化工区举办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展,受众超过千人。通过对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监察、检验以及事故警示内容和实物的展陈,进一步提升使用或操作特种设备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特种设备的管理水平。三是在郊区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开展新进特种设备监察人员培训,完成1600余人次新进监察员培训。

四、2016年特种设备安全主要工作

1.依法落实责任、推进多元共治。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督促企业加强风险排查和自主防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动态风险隐患清单,加强特种设备安全诚信约束机制建设,建立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信用记录和违法信息库。二是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政府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协调以及与市安委会平台的协作联动,进一步落实街、镇特种设备安全属地责任。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行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特种设备政策标准制定、风险研究及评价、诚信体系建设、行业自律和舆论监督,调动行业专家的力量,开展行业信息收集分析研究、宣传咨询、教育培训等工作,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2.依法从严监管、严守安全底线。一是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取得许可资质未满一年和投诉举报较多的单位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和生产单位的监督检查。围绕特种设备监管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聚焦“老、大、难”问题,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继续开展电梯安全监管攻坚战和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加强做好重点时间段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监察工作。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获证单位监督抽查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全过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鉴定评审机构、作业人员考试机构的监督抽查,促使其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三是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建立完善日常监察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通过联合检查、联动执法,加大专项整治和执法力度,始终保持对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严厉查处非法制造、安装、经营、使用等特种设备违法行为。

3.加快创新步伐,推动监管改革。一是切实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进一步厘清企业、监管部门、管理部门、地方政府、检验机构、行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定位,全面推进本市特种设备安全治理能力和监管改革创新。二是重点推进电梯安全管理系统改革创新。在浦东(自贸区)率先开展电梯安全管理系统改革试点,重点探索以保障民生获得安全感为导向、以安全风险管控为底线,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以科学监管为基础,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核心的电梯安全管理新模式,力争在全国率先构建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开放式竞争、科学化监管、透明化监督的一体化电梯管理平台。三是有序推进检验机构改革。在坚持法定检验制度、公益属性、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方向的前提下,稳步有序推进本市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改革。加强沟通协调,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在浦东(自贸区)先行先试,拟成立企业性质的检验检测公司和事业性质的技术检查机构,重点解决检验人机矛盾突出、检验质量下降、技术支撑不足和专业保障能力跟不上等问题。四是加快迪士尼大型游乐设施监管改革举措落地。积极稳妥推进上海迪斯尼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管创新改革试点试点工作,在取消作业人员许可、取消修理单位许可、转变定期检验方式、转变注册登记方式和强化安全责任保险等五个方面,出台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规律、积累经验、及时总结,为推动全国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管改革创新提供示范和支撑。五是继续推动行政许可改革试点。以本市“证照分离”审批改革试点为契机,在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方面,探索并推行加强市场准入管理的改革举措,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4.围绕经济发展,强化服务保障。一是服务浦东(自贸区)改革创新。继续在浦东(自贸区)推进和完善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并逐步向条件成熟的区域推广。二是服务迪士尼重大项目。在迪士尼开园前,加强监察、检验及作业人员培训等工作,保障特种设备项目与建设工程有效衔接并按期完成。运营阶段,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并开展演练。三是服务社会民生。全力做好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实事项目,力争提前超额完成2016年任务目标。加快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机制(预案)、救援网络和服务平台。四是服务节能减排重大战略。全面取缔列入淘汰目录的锅炉,完成5%全市在用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能效测试总量。

5.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保障能力。一是强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启动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的立法研究,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相关的其他行业、领域法律法规的研究,启动《DB31/T582-2012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要求》修订工作。二是推进风险研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继续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风险研究,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继续做好气瓶、舆情、监察和检验系统预警研究工作,指导各区县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各类特种设备应急演练。三是夯实技术保障体系。加快组建系统内市级特种设备技术检查中心,并筹备成立安全技术委员会,提升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能力。四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完善一个中心(特种设备数据中心)和两个平台(对内的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和对外的公共服务平台),着眼从大数据运用,拓展系统的分析、预警、服务功能。五是加强基层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基层特种设备监察、检验人员业务技能和能力水平培训,提升履职能力。注重加强基层监察、检验人员的作风建设,防范队伍廉政风险。六是大力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文化传播。重点开展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宣传的组合性、广泛性、受众性、持续性。特别要在“3.15”“安全月”和“质量月”期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地铁和公交移动电视、商场广告屏等载体以及微博、微信等渠道,大力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系列宣传活动。

(无障碍语音播放器)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好友推荐:E-MAIL: (多个E-mail可用英文输入法的逗号隔开)
相关信息: